今天分享個案處理的思考流程,目標是讓人瞭解動作評估的思考...
然而同樣每個人的過程都不一樣,
若是有相關的問題還是建議尋求專業的幫助比較安全。
今天個案來尋求幫助,主要是覺得前側髖關節有種異常的筋波動的感覺?
我最常使用3D map 的一些步態評估,先去找出大方向的問題,
並且我會先去看兩邊的差異是否有明顯的不對稱,
若是我可以把這不對稱改變,再去觀察疼痛是否有所改善..
於是我請個案這樣走
(請她兩腳往內八走)
(我也會請對方交叉走路)
透過以上兩種不同的走路方式,我大約看出下肢動作的延展性如何(水平、冠狀面,少了一個矢狀面的圖),
可以看圖片得知,其實這個案的左邊不太會往內收,也不會內轉,
以這樣的個案,在走路的時候通常會呈現一腳比較往外八、一腳比較往內八的現象。
這兩個資訊對我很重要,因為我等等在更進一步評估,我就可以往這方面著手,
(髖關節活動度..特別是內轉和內收)。
另外我也測試前側練的動作表現,
這動作會引發不舒服,
但是當我把後面那隻腳微微往外八,
結果就好許多....
(於是心裡又開始想,恩恩可能和臀部附近的肌肉有關係囉)
於是我開始經過一番的細步的評估和處理...過了30分鐘,
等
等
等
等
等
我最後處理了一些薦椎、一些髖關節的緊繃點,步態、關節角度、以及主訴都有所改善
(處理後的雙腳內轉角度進步)
我給予的回家功課非常簡單直覺
1. 前側肌群的放鬆
2. 另外加入一些核心髖關節的啟動方式..
但在這個案反而給予3D 前側髖關節的伸展會讓她更不舒服,
於是我較多給予筋膜放鬆以及核心訓練的方式。
總結: 我常常覺得透過動作來評估個案是需要很多想像力的,
包含要如何挑整動作的細節,來達到評估的效果,
在GI 的觀念當中我很喜歡的一句話: 評估的動作就是訓練的動作。
這意思是,若是我發現個案某些的動作無法很有效的完成,
那我可以把這動作稍微調整一下,這動作就可能是她的回家功課訓練。
最後,透過動作評估有一個初步的概念後,再往更加局部仔細的檢查細節,我覺得是更加有效率的方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