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8日 星期四

個案: 肩膀痛不能忘記胸椎

肩膀痛真的不能忽略胸椎的動作。



最近處理一個個案,



每次在做肩膀的活動,總是覺的卡卡的。



在拿重物或者做fronat squat時,總是覺得手腕疼痛。



於是我先從改變身體的排列張力開始,



透過改變胸椎的位置,來影響肩膀的張力。



 



圖片1.png



圖片2.jpg



圖片3.png



圖片4.png



圖片5.png



圖片6.png



腰痛者不能不認識的--多裂肌

今天要介紹一塊在腰部相當重要的一塊肌肉,



可以說是後背中最重要的穩定肌群,



它是我們的多裂肌。



Image result for multifidus



(多裂肌由脊椎一路到薦椎內緣)



連結位置?



這塊肌肉連結由胸椎橫突、腰椎椎板(lamina)、下面四節的頸椎一路到薦椎上,



薦椎的連結位置,比較偏向髂後上脊的內緣。



Gray96.png



(連結到薦椎的內緣)



為何重要?



但是為什麼這塊肌肉會研究和臨床工作者的注意呢?



因為發現下背痛的病人多數這塊肌肉是萎縮、或是不會收縮,



更有些復健的目標設在訓練這塊肌肉的收縮能力。



首先我們可以瞭解這塊肌肉可以產生什麼功能?


























平面 驅幹動作  
矢狀面 向後伸直  
冠狀面 單測側彎  
額狀面 往對側旋轉  


(資料來源:https://en.wikipedia.org/wiki/Multifidus_muscle)



但重要的是,這塊肌肉因為有非常多的感覺受器在上面,



因此它更重要的功能是提供給我們知道身體準確的位置。



這就像是我們身體的GPS一樣,一臺好車不知道要去哪裡,也是白搭。



如何摸到它?



要摸到這塊肌肉,



可以摸在第四節第五節腰椎的位置,



更準確的說是在腰椎的橫突和棘突之間



10.png



(附著的位置)



疼痛的症狀?



這塊肌肉出現問題後,



也常常會有疼痛的產生,



最常見的轉移痛(痛到別處),



所已有時候,疼痛在腰部的可能性真的滿多的,



還是需要仔細的評估測試





(資料參考 The Muscle and Bone Palpation Manual- with Triggers, Referal Patterns and Stretching) 



訓練方式?



訓練這塊肌肉的方式有很多,



其中一個方式就是使用貓-駝的方式(可尋求專業建議囉)



有相當多的教練、物理治療師都會教導民眾



我建議搭配手部的的觸診,加添訓練的精準性。





(訓練核心穩定,加上手放在腰椎後方確定收縮狀況)



這部分的觸診,其實也有研究證實,



科學家用超音波來觀察此肌肉的收縮狀態,



加上請臨床工作者觸診,



兩種方式比較,看是否有一致性。



結果發現一致性相當高,



這研究告訴我們,如果要評估這塊肌肉是否有在正確收縮,



可以請客戶/病人 四足支撐狀態,將對側的手抬起,此時可以摸在腰椎附近的多裂肌,



若是完全沒有收縮,那可能這就是需要訓練的狀態。



 



相關文獻: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4314767



測試多裂肌收縮: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mseqpgBXz8



 



 



 



人的身體很奧妙,我們一起學習



 



 



 



 



動作介入筋膜 --前側對角線

今天的分享是繼上一次"動作介入筋膜"一篇文章後的續集,



還記得我們的身體筋膜走向和功能動作常常是不謀而合,



很多時候日常生活我們的動作都是對角線的,



而剛好我們的筋膜走向也有許多時候是對角線的。



上一篇分享了後側對角線,



今天則要整理前側對角線(相對較直觀)



今天想要介紹的動作是參考 Gray Institue 分享的文章中所提到的,



在這系統當中,創辦人Gray 被稱為功能性動作之父,



他使用身體的動作強調3D, 整合, 離心, 向心收縮,



並且透過不斷的微調,找到最適合的訓練、復健運動。



Image result for gray Institute



今天的動作主要針對前側鏈的筋膜,



當然一定也會伸展到肌肉、關節囊、等等。



透過動作的刺激,我們等於是在給予筋膜肌肉一個好的延展刺激,



進一步達到loading (蓄能) 的能力,



最後才能擁有足夠 unloading (發力)的能力,



這動作主要針對大腿內側前側(圖示範左腳),一路到對側(示範為右側)的腹部和手臂。



以下我們們來拆解它



第一步驟:一腳(圖為右腳)往後側跨,雙腳呈現外八,並且要感覺前側大腿前側緊緊的



圖片4.png



(大腿往後延展,雙腳微微外八)



第二步驟: 將你的手(圖為右手)往同側斜上方延展,可以搭配下肢的動作,



也可以先單純作上半身的旋轉,可以感覺到前側胸肋筋膜的緊繃就對了。



圖片5.png



(上半身往一側旋轉)



第三步驟: 可以將下半身和上半身做結合。



腳往外後側跨步,手往同側斜上方向延展。



可以感覺到一路由一側的腳(圖為左腳)到對側的手(圖為右手)的前方都有延展到。



 



圖片7.png



(延展的方向為對角線)



圖片6.png



(不同方向的來觀察動作)



從筋膜的角度,這動作和前側的功能線有所雷同之處,



包含胸肋筋膜、腹部肌肉、內收肌群。



Image result for anatomy trains  anterior functional line



(前側筋膜走向)



動作的本身,也能夠是一個評估的工具,



觀察是否有哪個部位是特別受限的,



如果有,針對局部的地方作評估或是矯正,



進一步再把整體動作串聯起來,



因為身體最後還是需要連動,整合的。



人的身體很獨特,我們一起學習成長。



 



_



動作介入筋膜 --後側對角線

今天的分享是繼上一次"動作介入筋膜"一篇文章後的續集,



還記得我們的身體筋膜走向和功能動作常常是不謀而合,



很多時候日常生活我們的動作都是對角線的,



而剛好我們的筋膜走向也有許多時候是對角線的。 





(身體對角線走向)



今天想要介紹的動作是參考 Gray Institue 分享的文章中所提到的,



在這系統當中,創辦人Gray 被稱為功能性動作之父,



他使用身體的動作強調3D, 整合, 離心, 向心收縮,



並且透過不斷的微調,找到最適合的訓練、復健運動。



以下我整理出兩個動作,並且和解剖列車作出一點相關對照。



今天會先分享其中一個動作。



 



第一個動作為後側鏈: 透過下肢的旋轉分腿蹲,加上手臂往前下方延伸。 伸展到的是站立腳後側以及對側手臂的後側筋膜肌肉。



以下我們來將動作順序拆解...



(此動作目標是針對左邊髖後側到右手後側肌肉筋膜)



第一步: 先將一腳往(圖為右腳)對側方向跨步,有點往前的感覺,此時會覺得兩邊屁股後方微微緊繃就對了



圖片1.png



(將一腳往對側前方跨)



 



第二步驟:將跨步的那側手(圖為右手)往對側方向延伸,需要感覺到手臂後側有點延伸緊繃的感覺才對。



圖片2.png



(針對上半身旋轉)



第三步驟: 可以將上半身和下半身的動作結合,一腳(圖為右腳)往對側前方跨步,



同時手(圖為右手)也往對側後方延伸,如此一路從腳(圖為左腳)到對側手(圖為右手)的後側鏈都有延展。



圖片3.png



(一路由腳到對側的手都要有延展的feel)



這動作,我自己嘗試了幾次,發現的確延展到不同的肌群,



同時也發現這走向,除了是對角線的動作approach之外,



也同時很像是解剖列車的走向,



Image result for anatomy trains latissimus dorsi



(筋膜走向: 功能線)



此動作的本身,也能夠是一個評估的工具,



觀察是否有哪個部位是特別受限的,



如果有,針對局部的地方作評估或是矯正,



進一步再把整體動作串聯起來,



因為身體最後還是需要連動,整合的。



第二個動作則會是前側的筋膜走向,將會後續整理出來



人的身體很獨特,我們一起學習成長



 



 



 



2017年9月26日 星期二

個案: 下背痛的腰椎曲度

(個案心得分享,每個人看法不同,症狀也都不盡相同,透過文章整理自己心得,同時一起學習)



最近有一位正在練重訓的朋友表示,因為做一個硬舉,突然下背產生一個壓力,



同時間有一個持續的緊繃感連續好幾天,



曾經有椎間盤突出的他,開始很緊張這件事情。



 





而我在看待動作品質後,我有幾個假設



1. 髖關節卡導致腰椎的筋膜緊繃一路上來



2. 腰椎本身關節有些許位置上的不正確



在我的經驗當中,在做硬舉,的確需要髖的活動度、加上很好的腰椎核心控制,



因此若是兩個之一有問題,這動作實在不容易作的太好。



 



開始檢查了髖關節、骨盆、以及腰椎



結果發現髖關節差異不大,



股盆當中的薦椎有些許的歪斜,



但是最明顯的是在於第五腰椎的位置明顯歪斜





(坐姿下,觀察下腰椎的曲度,明顯腰椎的曲度較平)



這是一個滿常見的狀態,上面脊椎非常的漂亮,



但到下面的腰椎卻呈現比較平坦的狀態。



於是我使用GreenMan 方式調整後,



也處理薦椎,最後再用動作訓練腰椎的控制,



結果症狀就改善,再合併神經的放鬆,效果又更加提升了



 



文獻如何說



在一篇探討下背病人和正常人的腰椎曲度,



結果發現,下背痛容易復發的族群,



在做伸直(extension)時候,腰椎的角度、範圍、總曲度都和正常人相同,











每一節的腰椎貢獻的程度卻不同,



發現病人族群的下方腰椎貢獻的伸直是比較少,



因此,這研究告訴我兩件事情



1. 某些下背痛的族群,特別是站久會痛的,可以透過腰椎伸直來觀察



2. 整體角度要看之外,一定也要看每一節脊椎貢獻的角度。



因此,下一次,除了評估髖關節



我們也要注意每一節腰椎的曲度囉。



 



身體很獨特,不斷學習、不斷成長



 



想要參考文獻: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8898814



膝蓋受傷後: 下肢的力學再分布

(以下文章參考自文章Lower-Extremity CompensationsFollowing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Gregory et al., 2000)



最近在和美國西北大學張心怡老師討論個案時,



特別提到這個概念,



就是下肢的力矩在分佈的想法。



 



為什麼要做這篇研究?



在過去,許多研究都發現,



開完刀膝蓋手術的病人,前測的股四頭肌肉都處在比較無力的狀態,



但是我們又非常喜歡讓病人趕緊下床運動,



有趣的事情是,病人也都作的不錯壓,



那到底為什麼,股四頭肌這麼弱,做一些單腳跳、側跳竟然表現還不錯



於是,作者就開始想,這其中一定有詐!



Image result for 其中一定有詐



研究方法



這篇研究的對像是一十字韌帶開刀後9.8 月的年輕人,



以及一群健康人來相比



在身上裝了許多的裝置來觀察髖關節、膝蓋、腳踝的活動,



並且請他們作出單腳跳、單腳側跳躍





(實驗的狀況,圖截取自 文章)



 



結果發現



結果發現,開刀的腳的確膝蓋伸直的力量較差,



但是整體的下肢力量確沒有差異。



 



所以?..



這結果其實並不意外,但確可以給我們知到一些小訊息,



我們的身體會找出力量再分佈的方式,



開完刀後,往往膝蓋的疼痛會抑制前側股四頭的力量,



但是身體依然要完成這挑戰(跳躍、伸蹲、或是其他功能)



那我們的臀部肌肉、小腿肌肉都會跳出來幫忙。



 



其實,觀察我們的身體,當我們的腳是踩在地面上,



小腿的肌肉收縮會產生什麼事情?



它會使膝蓋伸直阿。



再來,當我們的腳是踩在地面上,



臀部肌肉收縮會發生什麼事情?



它也會使的膝蓋伸直阿。_



 



Image result for close chain hip extension



(後腳穩定下,其實小腿肌肉和臀肌收縮都會使的膝蓋伸直)



繼續探討下去,



常常臨床我們發現小腿肌非常緊的人,



其實也是很有可能是大腿肌肉、臀部肌肉用力不足,



或是反過來,這篇文章所說,如果我的膝蓋開刀,



我股四頭肌沒有很好的訓練,



身體自然會想要用臀部肌肉或是小腿肌肉來幫忙,



但這些久而久之,都會使的某些關節的壓力過大,



而產生過緊繃的小腿、或是不會用力的膝蓋or 臀部。



 



因此,若是要給予客戶最好的訓練,



或許下次我就會放鬆緊繃的腳腿,並且加上特定的肌肉啟動它!



身體很奧妙,我們一起學習



2017年9月25日 星期一

呼吸的殺手--斜角肌

今天想分享一塊可能會影響到呼吸的重要肌肉



就是我們的斜角肌。



這塊肌肉,被全世界的人認為是一條主要的吸氣肌肉,



有許多人都有這塊肌肉的問題,



特別可以看看這塊肌肉的肌痛點





(這塊肌肉不舒服,常常引發整個手臂的症狀)



竟然這這塊肌肉這麼重要,



是否要來看看它的解剖呢?



 





(斜角肌的連結點)



肌肉連結?



將這塊肌肉的解剖位置整理如表格呈現,



基本上都是由頸椎一路連結到第一或是第二肋骨。





















前斜角肌 第一肋骨 3-6頸椎
中斜角肌 第一肋骨 2-7頸椎
後斜角肌 第二肋骨 5-7頸椎


 



肌肉作用?



當這塊肌肉在作用的時候,



可以考慮兩總情況,



第一: 頸部穩定的狀況時候,此時這塊肌肉就收縮可以協助我們肋骨的提升,增加呼吸的效率。



第二: 當我們肋骨穩定時候,此肌肉收縮則會讓頸部開始執行動作。



針對第二個部分,我們可以來探討對於脖子的動作。



我很喜歡將肌肉的動作分成3D 平面,



矢狀面: 彎曲脖子



冠狀面: 同側側彎



水平面: 目前文獻還不是很確定,但是至少可以確定當你要把頭從極度右轉方向,



轉回正中央時候,左邊的斜角肌要協助幫忙做事情。



 



如何伸展?



當我們知道這塊肌肉的3D 作用時候,



我就可以知道該如何去伸展這塊肌肉了。



要能夠伸展這肌肉,通常就是反方向的去延展就可以了







(左側斜角肌的伸展)



 



為了拉長這塊肌肉,最好的3D 動作



矢狀面: 微微往後



冠狀面: 側彎向另一側



水平面: 同側旋轉



(這時候如果再搭配流口水就更好了...顆顆)



 



如何摸到?



但我想要更精確的問自己,我要如何精準的摸到這塊肌肉,



我參考的書籍是(The Muscle and Bone Palpation Manual- with Triggers, Referal Patterns and Stretching)



要摸到這塊肌肉,首先要知道這附近有許多的血管,因此要提醒自己要特別留意,





(圖片取自(The Muscle and Bone Palpation Manual- with Triggers, Referal Patterns and Stretching)



可以看到,當我們要去壓到這塊肌肉,最容易誤會的就是附近的胸鎖乳突肌,



記得斜角肌肉在胸鎖乳突肌的外側。



可以撥開這塊肌肉後,請客戶微微的用鼻子吸氣,應該可以感受到這塊肌肉的收縮,



還記得前面說,這肌肉作用是吸氣肌肉。



 



這塊肌肉如果出現問題,



通常會怎麼樣呢?



第一,通常這塊肌肉太緊繃,會讓附近的神經血管開始壓迫,影響到手臂的感覺&動作表現。(如最上面的圖)



第二:  因為連結到第一和第二肋骨,因此常常也會將肋骨的位置拉歪。



 



和肋骨以及呼吸的關係?



針對第二點,其實必須要知道,呼吸和我們的肋骨移動非常相關,



除了肋骨,就是我們的胸椎動作非常相關,



簡單的說,我們的肋骨和胸椎(脊椎)有兩個關節的相連,



當吸氣的時候,這兩個關節就會產生動作,



產生像是古代人要搖水時候要拉把手一樣,



Image result for pump handle



 



(把手就像是妳的肋骨,連接的水源就是胸椎)



 



再進一步說,若是常常覺得自己吸氣吸不飽,



我會考慮是否上胸椎的後伸是否有問題



因為肋骨連結在胸椎上,若是胸椎有問題,肋骨自然也會有問題啦,



因此一定要先確認胸椎的活動是否良好,



再來,的確可能是肋骨自己動作卡住,



特別偏上面的肋骨和偏下面的肋骨動作方向不太一樣,



可以作為評估的方式







(左邊的圖是上肋骨;右邊的圖是下肋骨。上肋骨負責前後的擴張、下肋骨負責左右的擴張)



 



因為關節的位置方向不同,



上肋骨負責前後的擴張、下肋骨負責左右的擴張



因此,若是發現有一邊的肋骨在吸氣的時候無法有效的前後擴張,



那我也會考慮肋骨和胸椎的關節是否卡住,



這時候,斜角肌就是常見的問題之一。



 



總結,這塊肌肉的確是臨床常見的問題,



需要知道解剖、動作、如何伸展、如何觸摸、有問題時候會發生什麼問題,



身體奧妙,我們持續學習。



 



 



 



 



2017年9月24日 星期日

深蹲不足--有可能是天生的嗎?

(文章內容是和  美國西北大學物理治療及人體運動科學系. --張心怡教授討論個案的延伸)



這篇文章想要分享臨床思考時候可能遇到需要注意的地方,



許多時候,來找我們的客戶或是學生都面對到深蹲無法有效完成的苦境,



物理治療師也會努力的去改變髖關節的角度,



甚至努力的看兩邊髖關節內轉、外轉角度的對稱性,



但是真的每個人的骨頭都一樣嗎?



首先我要先知道一般人的髖關節角度大致是多少?



 


































方向 角度
彎曲 120度
伸直 20度
外展 40度
內收 25度
內轉 35度
外轉 45度


 



常常在臨床當中,我們一看到客戶無法執行深蹲,



看到角度不夠,我們就努力的想要去改善,



但是否知道,我們先天就有可能內轉外轉角度是跟正常人不同呢?



今天介紹其中一個可能--> "雙腳的髖關節和骨盆的相對位置"



一般來說,我們的大腿骨和髖關節的頭在水平上有一個15度的交角,



 





(此圖表示我們正常的狀態下大腿和髖關節頭有一個15度的旋轉角度)



 



但是,有正常,當然就有相對不這麼正常的人囉,



沒錯沒錯,就是有人的腳交角是過大的或是過小。





(交角過度的大,接近35度)



 





(交角過度的小,接近只有五度)



 



文章 寫到這裡,就開始會想,那跟我臨床或是我自己的深蹲有什麼關係?



因為大部分我們常常會想要去"矯正"人們的髖關節角度,



但若是對方就是先天的骨架問題呢?



Image result for 我不胖,我只是骨架大 (每個人骨架不同,當然矯正的時候也要考量進去囉!)



 



在人身體當中,我們若是不夠,就會想要補回來,



若是髖關節先天位置跟別人不同,我就自己把它轉回來!



這就是為什麼許多人的腳都是內八的,



因為我希望透過內八,把我先天交角的問題給改善,



不然實在很容易不小心髖骨就跑出去了,



那我寧可用內八來保護它!



我一直記得上過一位國內大師所說: 身體的代償並非不好,出問題往往是身體已經代償到無法代償了。





(交角過大,透過內八來協助穩定)



 



若是我們是屬於交角過小的,(如上圖3)



那我們代償的機制往往就是用外八來幫助,



想想看,如果久而久之,雙腳(或是單腳)都一直處在外八的位置



這麼一來,我們就會發現髖關節的內轉變的比較卡,



這時候如果我們一發現! ㄚㄚㄚ好卡阿,



開始作一堆的治療或是運動,



但是卻忘了,其實問題是先天的問題就是這樣,



反而應該要讓身體處在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



討論時候,張教授特別提到自己的經驗,



若是刻意去改變這先天的位置,反而容易造成關節內壓力上升,



並且進一步影響到關節盂唇,最後甚至可成演變成 femoral acetabular impingement (FAI)



真的是嚇死寶寶了。





 



因此下次,若是再遇到深蹲無法有效完成或是兩邊不對稱的個案



記得不要忘記有可能是先天的問題,



這時候反而要做的是找到他們最適合的深蹲姿勢,



而不是要追求所謂"對的"深蹲動作。



 



2017年9月23日 星期六

個案: 用動作來思考,用動作來介入

今天分享個案處理的思考流程,目標是讓人瞭解動作評估的思考...



然而同樣每個人的過程都不一樣,



若是有相關的問題還是建議尋求專業的幫助比較安全。



 



今天個案來尋求幫助,主要是覺得前側髖關節有種異常的筋波動的感覺?



我最常使用3D map 的一些步態評估,先去找出大方向的問題,



並且我會先去看兩邊的差異是否有明顯的不對稱,



若是我可以把這不對稱改變,再去觀察疼痛是否有所改善..



於是我請個案這樣走



圖片1.png



(請她兩腳往內八走)



 



圖片2.png   圖片3.png



(我也會請對方交叉走路)



透過以上兩種不同的走路方式,我大約看出下肢動作的延展性如何(水平、冠狀面,少了一個矢狀面的圖),



可以看圖片得知,其實這個案的左邊不太會往內收,也不會內轉,



以這樣的個案,在走路的時候通常會呈現一腳比較往外八、一腳比較往內八的現象。



這兩個資訊對我很重要,因為我等等在更進一步評估,我就可以往這方面著手,



(髖關節活動度..特別是內轉和內收)。



 



另外我也測試前側練的動作表現,



這動作會引發不舒服,



但是當我把後面那隻腳微微往外八,



結果就好許多....



(於是心裡又開始想,恩恩可能和臀部附近的肌肉有關係囉)



Image result for gray institute anterior lunge



 



於是我開始經過一番的細步的評估和處理...過了30分鐘,













我最後處理了一些薦椎、一些髖關節的緊繃點,步態、關節角度、以及主訴都有所改善



圖片4.png



(處理後的雙腳內轉角度進步)



 



我給予的回家功課非常簡單直覺



 



1. 前側肌群的放鬆



圖片5.png



2. 另外加入一些核心髖關節的啟動方式..



 



但在這個案反而給予3D 前側髖關節的伸展會讓她更不舒服,



於是我較多給予筋膜放鬆以及核心訓練的方式。



 



 



 



總結: 我常常覺得透過動作來評估個案是需要很多想像力的,



包含要如何挑整動作的細節,來達到評估的效果,



在GI 的觀念當中我很喜歡的一句話: 評估的動作就是訓練的動作。



這意思是,若是我發現個案某些的動作無法很有效的完成,



那我可以把這動作稍微調整一下,這動作就可能是她的回家功課訓練。



最後,透過動作評估有一個初步的概念後,再往更加局部仔細的檢查細節,我覺得是更加有效率的方式。



 



 



深蹲太卡了,3D 髖關節前側伸展


 


【深蹲卡卡的人有福了】
常常有人重訓練的非常認真,
但做到一個程度卻發現自己異常的歪!
或者開始覺得兩邊臀部發力不太平均?


除了卡卡腳踝之外我們不能忽略髖關節
髖關節前側常常是現代人緊繃的地方,
因為我們常常一坐就是八小時,
前側的緊繃最後使的附近的肌肉筋膜都變得不好伸展了,


看看這影片,教你快速的恢復你以往的光輝!


2017年9月21日 星期四

個案記錄: 小腿緊繃? 看看我的屁股

以下文章自己的處理心得記錄,並非每個人都是相同個案,


需要找尋你專業的物理治療師、醫生、教練作諮詢會更好


 


分享一個案心得,


個案表示每次在做深蹲的時候右腰會覺得不舒服,


於是我們先從深蹲開始看起。


 圖片3  


(髖內轉)


圖片4  


((髖外轉))


 


為了能夠找到更精準的答案,


我經常會去使用3D maps 方式 去改變一些小細節,


包含請對方兩腳內轉、兩腳外轉,去看兩腳的差異是否會更大!


上面的圖片就是請對方內轉雙腳,下面則是外轉,


如此我可以軀分髖關節是否為主要的影響原因。


 


這時候客戶感覺自己雙腳腳踝前側非常卡,


同一時間平常腰痛的感覺也在內轉雙腳狀態下深蹲時被引發出來,


因此我心中有兩想法,1. 髖關節要仔細看一下,2. 腳踝角度不能忽略。


 


 


Image result for gray institute anterior lunge


(3D maps 前側鍊)


 


接著我用了3D maps 的前側鍊動作評估,


發現當右腳在後面的時候動作變的比較卡,


對方也感覺得出來,在這動作中,我會去注意腳踝背曲角度以及髖關節是否有足夠的伸直,


 


接著,我進一步去看髖關節附近的狀態,的確左腳的內轉角度相對較卡(大約30左右)


並且感覺到前側髖關節明顯有張力,接著我開始想到一個概念,


臀肌不力量不足和小腿緊繃的關係


常常我們下肢有個狀態,若是臀部力量無法有效的啟動,


常常會使的小腿的肌群更加認真的去用力,


最後使的小腿更加緊繃,


有了這想法,我開始去測試臀部力氣,以及控制,的確右腳沒有力氣並沒有很差,


但是控制上卻是比較遲鈍一些,於是使用一點NKT方式,去找出影響的地方,


發現前側的髂肌是個過渡收縮的地方,我於是給予一些徒手放鬆,以及運動矯正


 



(將球放在髂肌作放鬆)


 



(前側髂肌的3D放鬆,照面是靜態,實際上是個動態的3D 骨盆動作)


 



(臀部肌肉的啟動,單腳支撐,腳有點內轉,但是骨盆依然往前)


 



(最後整合整體動作鍊)


 


處理完後,客戶覺得小腿的緊繃感覺放鬆不少,


我學到一點,臀部肌肉對於小腿緊繃的個案,非常重要!


另外,我也認為,局部的訓練,到最後一定要整合到功能性以及整體性的動作訓練,


這樣的整合也有助於筋膜的延展。


或許,下次如果我在一次發現小腿緊繃的人,我會先建議訓練你的屁股


 


【想瞭解自己身體? 一對一傳送門】https://www.facebook.com/nissibodyrebal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