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12日 星期二

你的肩膀痛 和腳有關係嗎? 扯遠了。但你需要知道筋膜的影響


我的工作常常要接觸各樣類型的客戶,
身體類型各有不同,肩膀、腳踝、膝蓋、下背痛,
常常我在問診過程中需要詳細知道對方是否有任何的舊傷

曾經有一個案找我,
主要的困擾是在肩膀,只要有高舉過頭的動作就造成不舒服,
而我卻是從遠端的足部(舊傷)調整起,
這概念或許有些難以接受,
但若是你能了解筋膜、或是動作鏈,或許就不會這麼吃驚。

今天的主角就是筋膜
筋膜,
包覆在皮膚底下,肌肉以上的組織
貫穿全身,也包覆全身
簡單來說,筋膜可以說是身體傳遞力量的很角色阿。
有研究發現,身體70%的力量會透過肌肉傳遞,
但剩下的30 %就必須靠您身上的筋膜了,
你說筋膜重不重要?
我自己是很看重啦

好的,
現在我想要邀請你站起來認識一下自己的身體
請把你的右手抬起至90
往右後方旋轉
感受一下你現在能轉到的範圍有多少
接著,請你把左邊的腳往內八再做一次
再來,把左邊的腳往外八再做一次
是否發現右手往後旋轉的角度有明顯的不同?

這是筋膜貫穿全身的魅力
有時候,遠端的關節(此時指的是左腳)動不了
就影響了右手旋轉的能力

簡單想像,這就像是打籃球一樣,
你需要五個人一起才能贏球
如果只有一個人在得分
那球隊要怎麼贏球呢?
身體也是一樣的概念
永遠記得
身體就是一個團隊合作

最棒的是,要訓練身體的控制力
我們要做的就是循序漸進局部到整體
找到最舒服的動作方向
切記,
我們是要訓練身體成功
不是證明他是失敗的

我曾經犯的錯誤
讓客戶覺得自己身體很多毛病
我以為這樣他才會一直想來
但我發現
若是我能讓客戶感受到身體不斷在成功
這樣對方才會感受到自我的認同和肯定你的付出

所謂的局部到整體,
是由肩膀開始訓練,漸漸加入倒骨盆、下肢的活動整合。
因為筋膜就是由局部貫穿到全身
因此千萬不要忽略全身的訓練

衷心希望每個人身體都能更自由
身體自由、心靈也能更加釋放、剛強
希望這篇文章對於你會有所幫助

2018年6月3日 星期日

生活當中常常喘不過氣? 用4D 方式增加橫膈膜的功能! (參考自國際知名講師Paul Edmondson)


前天晚上在臉書上看到臉書貼文

作者是國際知名的教練、講師

分享一個橫膈膜的3D 放鬆方式

覺得實在精彩

於是馬上私訊對方希望能分享給台灣的人。

對方爽快的答應!

帥氣


橫膈膜的3D 伸展 (影片在這請點我)

在內文中Paul Edmondson 是這樣說的:

"對抗壓力的其中一個策略就是橫膈膜呼吸

橫膈膜可以說是直接連結到大腦的一部分

所謂的迷走神經,而這正是負責放鬆/休息/消化"


Paul 哥繼續說:

要能啟動肌肉,必須要盡可能的"延長"肌肉

此時正在啟動本體感覺受器,

本體感覺再去啟動肌肉。



橫膈膜的4D Matrix運動設計

起始姿勢在半跪姿,左腳在前方

此時針對的就是右邊的橫膈膜

右邊橫膈膜相對較大,沒有被其他的內臟擠壓


4D? 哪來的4D 的?

我鼓勵大家不要只是看著文章

直接跪著做看看吧


第一D

Paul 哥 請客戶右手舉高

如此一來拉開了右側的肋骨 垂直的空間


第二D

將右手往後延伸 (延長矢狀面),簡單說就是把手往後伸就對了


第三D

手往對側帶出側彎的動作 (延長冠狀面),簡單說就是跨過頭往對側的方向,感覺像是聞腋下。

第四D

手往同側(右側)帶出旋轉 (因為大部分的肌群走向是斜向,其實是適合旋轉的),簡單說就是用手往右邊旋轉,整個人眼睛視線都看到右邊後側,看看有沒有壞人想攻擊你。




"上述的四個動作搭配3秒的吸氣、2秒的憋氣、5秒的
一共做4個循環"



吐氣的時間可以延長

因為此時是降低緊張、張力的過程

上述的方式完美結合了Gray Institute 的概念



希望透過此篇的文章解釋

有更多平常壓力過大

呼吸都乎不順的朋友

能有一些著力的地方

其實現代人壓力過大已經不是新聞

重要的不是壓力大不大

而是我們怎麼面對壓力

透過簡單的小運動

我相信會對許多人有些幫助

歡迎分享給更多人!

2018年5月2日 星期三

為什麼我跑步常常會被說一側小腿特別歪?

跑步姿勢百百種,

其實很難說哪一種跑姿最好,

但我常常發現有一種跑姿,後腳在拉起的時候,

莫名其妙常常會卡到自己對側的腳.....



Image result for tibia external rotation running

首先這個問題的原因可能性實在太多了,

由同側的腳,到對側的腳,甚至連到到上半身都有可能會影響。

為了讓大家清楚知道身體動作之間怎麼樣互相影響,

我們先假定現在有問題的是右邊的腳好了(常常卡到左邊的腳)


第一個常見的狀況,同側loading不足。

跑步需要身體極佳的loading以及unloading能力,

任何一個過程失去功能都有可能造成問題,

而同側(右腳) 若無法漂亮的產生儲蓄能量,身體自然會想要往阻力最小的地方走,

而在跑者身上,常見的包含前側髖關節緊繃的肌肉,

因為通常髖關節活動度不佳的人,當髖關節伸直+內轉時候,都會發現有一側特別卡。

而這也造成髖關節想要過多的往外轉,並且連帶動著小腿產生往外旋轉,而撞到了另一側。


第二常見狀態,同側腳踝的活動度受限。

當我們腳跟要離開地面時,

是腳踝需要角度最大的時候,

而往往許多人腳踝活動度不夠的時候,

常見的就是腳跟容易提早離地,或者造成骨盆過多的旋轉,

這也是為什麼常常有人說自己的骨盆歪斜,

但其實問題可能是在一側的腳踝問題。



第三常見的狀態,對側的下肢無法控制過多的足弓塌陷。

以這個例子,可以想像當左腳落地,可能在左腳的中足、距下關節,小腿、大腿,

無法產生穩定的活動,因此產生過多的往內塌陷,這時候造成更多的骨盆往右旋轉,

進一步帶動右腳的大腿外轉、小腿外轉,也同樣造成小腿往外旋轉的問題。


有時候嘗試看看放鬆前側的髖肌群,

或是處理同側的腳踝,

都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簡單動作處理髖關節前側緊繃:





剩下的問題,可能也會影響,但相對會是較後方的考量,

(包含,兩側的長短腳、包含胸椎旋轉兩側的不對稱、或是兩邊腳趾的大拇指的伸直角度,

這些不同的影響,可能也會造成跑者一側小腿容易擠壓到對側腳)


但重要的想法是,我們不能忘記對側的腳的影響,

因為記得兩側腳互相影響,當一側的控制產生失常,

非常容易透多骨盆而影響到對側的腳。




















2018年4月3日 星期二

【Be vulnerable,Relationship】關係當中需要一些勇氣成為軟弱

Be vulnerable!

最近在生活當中不斷檢視自己的優先次序,

也和許多人進行深刻的對談,

而我發現這樣深層的對談對於關係是一個極大的投資。



工作開始後,有的時候我將家裡當成旅館(!?)

常常早出晚歸,回到家也沒有時間和家人聊聊天,

腦袋充滿的就是下一個計畫該如何做?

如何去準時完成下一個講座的預備?

如何去讓團隊的流程更順暢?



但漸漸地,我也發現自己容易忽略周遭最親近的人,

即使這些人往往很願意包容我,

但這卻也讓我思考,到底我想要的未來長什麼樣子呢?

有一句話叫做" 以終為始" ,開始去以外來想達成的樣子過現在的生活,

於是我知道我需要好好珍惜這些親近的人關係,

即使工作仍然需要全力以赴,

但是對於家人、親近的幾位朋友,

不也應該努力經營關係?


可能開始是最難的吧,

昨天我把我這段話跟我媽媽說,

覺得心裡超糗的,但也意外發現,因為這樣的對話,

讓我更了解家人對我的愛,我也決定要用行動來回應這段愛,

我媽媽昨天跟我說: 多用一點心,你就知道該怎麼做了

的確,對於關係的經營,似乎不是有沒有天分,

而是我是否有用心。


我深深地相信,一個在職場要發揮極大影響力的人,

更需要深度穩靠的關係為基石,

由內而外的流露出來的,才是最具有power的!

Image result for vulnerable




骨盆歪斜的兇手還不給我出來! 內收肌群 不要再躲了

今天想來寫有關於內收肌群,

寫這原因是因為太多人因為坐著非常久,

內側的肌群也變得異常緊繃,

而內收肌群其實是一群下肢很龐大的肌肉群,

如果能更多認識解剖以及對於身體的動作影響,

我想信對於運動員、一般骨盆歪斜的處理都會有所幫助。


內收肌群總共有五塊,

深層一點的包含有內收大肌、內收短肌,

表淺的一點包含內收長肌、恥骨肌、股薄肌。

Image result for hip adduction

探討肌肉時後,可以試試看由三個平面著手,

在冠狀面( 左右) ,無庸置由,這些肌肉扮演內收的角色。

但!!!!!!!!!!!!!!!!!!!!!!!!!!!!!!!!!!!!!!!!!!!!!!!!!!!!!!!!!!!!!!!!!

當我們站在地面上,其實髖關節內收,是由重力幫助的,

反而,對於內收肌群,它們的角色是去協助 "外展的煞車"


當我們兩腳平行站,此時將你的屁屁往右邊推,

你會感覺到右側的外側肌群緊繃的感覺上升!?

沒錯,因為你的右腳正在進行內收,而外展肌群正在被離心拉長,

喔喔喔,這點你一定明白,

但你身上還有一些肌肉也正在做離心拉長,

就是你左腳的內收肌群! 因此Gray Institute 創辦人Gary 說 內收肌群此時就像是對側的外展肌群一樣。


講完了冠狀面,

而在矢狀面上呢? 這就有趣了,因為這些肌肉的角色會隨著腳的起始位置不同而有差異,

若你將你的腳往前踏一步,這時候幾乎所有的內收肌群全部都變成髖伸直肌了,

也就是說,它們會協助進行煞車的功用!

相反的,如果是將你的腳往後一步,這些肌肉反而成為類似髖彎曲肌群,

這告訴我,其實肌肉的角色會不斷隨著不同位置改變,

因此千萬不要只以為髖關節伸直受限只能放鬆髂腰肌,

內收肌群也是一個可以參考的肌群喔。


如果上述都可以接受,接下來是水平面,

因為內收肌群的恥骨肌、或是內收長肌,都是有點往後側繞,

因此當大腿做出"內轉" 其實這些肌肉也會被延展。






但同樣的,這些肌肉也會隨著關節位置改變,而影響其功能,

當我們的髖關節做出極致的外轉,這些肌肉也同樣會被延展(啟動)。


而我們的內收肌群當中有一條也同時跨越膝蓋,

給你三秒鐘想一下,是哪一條呢?

Image result for gracilis

BAN! 就是股薄肌,

許多人這條肌肉也是常常處在無法被延展或是離心拉長,

其原因是這條肌肉跨越髖關節、膝蓋,

因此若是有人腳踝的動作無法產生足夠的前旋,

進一步就無法使膝蓋產生外展,最後就使的這條肌肉長期處於緊繃的問題,

漸漸的髖關節的活動也受到威脅。



試著往更功能性的步態開始講,

當我們的前腳往前落地時,矢狀面 髖關節產生彎曲, 冠狀面產生內收、 水平面產生內轉,

此時,可能在前側的內收肌群正在矢狀面背拉(相較於在後側時)、冠狀面上縮、水平面上拉

直到累積一些的能量後,開始往後要進行推進,

此時內收肌群在矢狀面產生相對更拉、冠狀面上拉、水平面上縮



好的,我知道我講的有點昏頭了,

但在此一定要知道一個概念,

肌肉往往在一個平面收縮,其他平面卻可能是在拉長,

這也是代表,如果它不能在其他平面產生拉長,

都有可能影響到動作的品質。


想要知道如何優化或是放鬆髖關節內收肌群,

下一篇文章、影片請期待了。


2018年4月2日 星期一

【優化動作一定要懂得】要學會近端啟動你的動作阿

這次到美國進修,上了Gray Institute 的進階課程,

我記得在第二天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當創辦人提到了一個概念

"proximal acceleration" 中文我稱呼為近端加速。


課程中提到,當我們去觀察一些優秀的運動選手,

會發現往往這些人非常會利用"近端"靠近骨盆附近的區域來產生動作,

特別是到了極端的位置,要再拉回來的時候,使用近端來啟動往往是得勝的關鍵。

Related image

因此可以觀察棒球選手,

再丟擲球時候,往往會先利用骨盆區域的肌群將身體拉回來,

手部則停留在後方,而這也是非常需要訓練的動作,

為什麼?

第一: 你的骨盆真的會動嗎?

現在的人因為久坐,或是因為靜態生活,而往往無法有良好的骨盆動作,


第二: 你的其他身體區域能夠配合骨盆的動作產生相對應的延展嗎?

這個對我身為治療師而言有更多的提醒,

常常我將客戶的骨盆在3D 平面上產生漂亮的動作,

但若是我沒有配合上四肢的動作延展,

這樣我依然沒有準確的幫助到此人的功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YsubuWZJBA


於是在Gray Institute 當中 會使用手的pre-position!

可以是肩膀的彎曲、伸直、外轉、內轉、外展、內收,

每個姿勢下,再去使用骨盆去帶動,產生往前、後、冠狀、水平移動。

坦白說,那時候上課的時候, 大家做起來超醜的,

但是若是能夠理解proximal acceleration 概念,那我真是恍然大悟呀!!!!!


好的,我要來做個小結論,

想要有個漂亮的動作,而且不容易受傷

你需要的是,一個近端骨盆能3D 漂亮移動的能力,

再來,你要能夠配合上半身不同的動作,讓筋膜或是整個神經系統都能適應!


2018年3月27日 星期二

談談: 技術之前,更重要的事情

剛從美國回到台灣,不斷有人問我在美國學到什麼,

我之後會慢慢整理成文章,

但在技術面之前,我希望透過簡單的文字來提醒自己這幾天收穫最大的事情

是"關係"。


Image result for 關係

我想先分享之前的我,

從前的我是一個非常非常想要追根究底的人,

我想要了解為什麼這塊骨頭會歪這邊?

為什麼這塊肌肉不喜歡收縮?

為什麼這個動作會疼痛?

我甚至看到有老師看診時候,如果很快下定論,

我心裡還會嘀咕: 真假的? 不會有其他可能嗎?....(屁孩吧!)

總之,我總是希望讓我的客戶身體是100分的,

至少對方要感受到明顯的感善,我才覺得安心,甚至才比較放心自己表現得不錯,

但是這次在美國一個畫面,讓我改變了一些些想法....



課程結束的最後一天,

我們所有人都到當地的餐廳吃飯,

所謂的 AFTER PARTY

結果,創辦人Gary巧遇了他的病人,一個90多歲的伯伯,

伯伯看到Gary就像是好朋友一般開心的擁抱,

Gary 非常認真地跟全部的學員介紹伯伯:" 他是全世界最懂AFS 的人,因為他幾乎所有的動作都做過了",

伯伯靦腆的笑著,看的出來有微微的自信從眼神中散播出來。

圖像裡可能有傅傅、微笑中

這個畫面在我內心遲遲無法挪走,

感動的不是伯伯很可愛,感動的是這樣的"醫病關係"是如此的真誠和真實,

看不出來他們一個是治療師、一位是病人,

看起來好像兩個就像是朋友一樣,

而很有可能,他們的關係已經維持好幾10年了,

而這正是在技術之前,我認為更加需要提醒自己的,就是"關係",

一個願意服務、了解對方的心,絕對是影響自己技術的關鍵,

有一位資深的治療師告訴我: 那怕你只是專注當下,專注了解他,對病人而言都是相當珍貴。

這不只是對於病人很珍貴,對於治療師而言,何嘗不是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去了解人更多,

我們人不單單是身體,還有思想、意志、情感; 甚至更深入一點,還有靈。

而彼此互相影響,身為一位治療師,這是多麼難得的機會,可以深入了解對方,

甚至透過動作、雙手、話語來了解對方、服務對方,甚至創造一個友誼。

寫到這邊,也想到世界上有很多的障礙物在前面,

但若是我已經看到有人做到了,我不想捨去這個可能的盼望。

圖像裡可能有3 個人、包括傅傅、微笑的人、室內和特寫

永遠要提醒自己,

我們面對的,不是一個機器人,

而是和我們一樣,有情感的人。

而我也可以選擇用情感來認識對方的身體,認識對方這個人!

相信這樣的互動才是持久、不變的真理。

2018年3月22日 星期四

【美國行第一天與人交談的收穫】: 對你的客戶事情產生興趣

昨天剛到底特律,下飛機後就坐進了Gray Institue 的接駁車,來到飯店休息。

晚上和來自世界各地的治療師、教練、醫生,聊天、吃Pizza (PIZZA Party)

Image result for Pizza party

(昨晚忘記拍照了...)


昨晚,印象特別深刻的是和一位治療師的對話,

他的名子叫做Dave,看起來應該是年齡介於60多歲,

本身接觸的個案大部分是年長的族群,並且在自己的家裡也建設一個小型的健身房,

看的出來是一位經驗相當老練的治療師。


對談過程中,我好奇地問他:" Dave, 為什麼你特別想要來參加 GIFT 課程?"

Dave告訴我,幾年前他發現自己得了帕金森氏症,

但他希望不斷在自己做得好的領域,持續做得更好,

有一天,他邀請一位在美國開業很成功的一位治療師到他的Gym,

而同時也幫助Dave 自己處理肩膀(旋轉套肌)的不舒服,

而這問題恰巧影響Dave 許久,卻在一次的治療當中恢復了,

而對方也強烈建議Dave 來參加 這個系列的課程 Gift course


Dave 此時眼神充滿火光,他告訴我,

"我現在能做到一些事情,是你無法做到的"

並接續著說,年輕的時候的他,想的是如何讓自己賺到錢,

如何讓技術更加提升; 而現在當他到了這個年紀,

錢財已經不會是困擾他的因素,

他開始注意的是" 關係",

他苦口婆心地告訴我: "你必須對你的病人產生興趣",

這也是現在他治療病人最大成功的原因,

卻也是我們年輕人最容易忽略的關鍵。


他繼續說,我們治療師不只是面對"身體",而是包含 心、以及靈魂,

當你去重視他的需要、重視他的背景、重視他的生活,

對方會感受到自己和你是有關係的,

而同一時間,你也會更努力想要解決對方的問題,

再一次,他用那60多歲深邃的眼神告訴我,

"我多希望我年輕的時候有人這樣告訴我,就如同我今天告訴你一般"

"你必須對你的病人產生興趣"



這段對話,短短的,

但卻深深地進入到我心裡深處,

技巧、知識都非常重要,並且"需要"不斷成長進步,

然而除了以上的進步,或許我們也需要進步對於"人的關心和興趣",

可能不是馬上改變180度,

卻可以從一小步一小步關心起,

多問對方一些問題,

你的工作? 你的興趣? 你受到什麼樣的困擾? 你運動量多少?  你多久痛一次?

你想要的目標是什麼? 你的夢想是什麼? 你以前發生的故事? ....

不同種的問題,對方肯定會感受到,

因為我們面對的不是一個機器人、而是充滿情感、夢想、靈魂的人,

Dave 的一席對話,讓我有了不同的眼光和視野,

也期待你也有不同的看見。



相關連結
【尼西健康小學堂】: https://www.facebook.com/nissibodyrebalance/
【臉書facebook】: a6699885@yahoo.com.tw
【movement wisdom 部落格】:http://t.cn/RE2Z3MH
【一對一諮詢】: ttps://goo.gl/forms/9MTxeGg6hAlP42Yg1
【影片頻道】http://t.cn/RE2GiKM









2018年3月17日 星期六

面對我的恐懼

【面對我的恐懼】

我是個普通人,

我有許多的害怕,我面對許多的未知,我站在選擇的面前,我不敢往前。

誠實的面對自己,我發現我面對關係是很無力的。


從小我就渴望以後長大我想建立一個健康的家庭,

當我到了自己長大,慢慢面對關係以及未來,我發現原來我並沒有想像中堅強,

我擔心自己無法給予家庭足夠的時間、

我擔心我的心思都在工作當中,

我擔心我根本無法和另一半好好花有品質的時間溝通,

因為我心裡一想到代辦事件,心裏就是一陣壓力,


當我在寫這網誌的同時,我對於關係的未來是相當不知所措,

我學習禱告,我學習聆聽內心靈的聲音,

我想記錄下來,裡面的靈告訴我: 我會成為得勝的那位, 因為我與你同在,

認真去面對,我會與你同在。


當我越禱告,我越相信我的角色是去相信祂,停留在祂的同在裡面

這是我最大的武器,

而我也要在祂裡面得到力量,再繼續往前走。

2018年3月16日 星期五

【工作學到的幾件事】勇敢學習不同事物

今天接完一位相當優秀的教練,課後和教練一起聊天,

我們簡單的聊著,慢慢聊到對於尼西健康小學堂的夢想,


教練也跟我分享著教練工作、生活的現況,


聊完後,心裡很有感觸,特別想分享給正在畢業或是工作的新鮮人XD




教練們的生活除了教學、顧及自己的訓練,


還有許多行政、環境、或是人事管理的任務要完成,


辛苦的程度讓外人很難想像的,


聊到這裡,我突然想到: 對!! 這也是我們工作的狀態,


剛到工作室,我們每個人需要做的任務相當多元,


不再只是處理個案身體、教課、講座,常常我們等到學生離開後,


夥伴們紛紛跪在地版上擦拭,刷馬桶,整理環境。


除此之外,我們也學習如何管理粉絲頁、文章、影片、個案聯繫等等,


當教練跟我聊著聊著,我越發現這過程是個很難得的機會呀!




怎麼說呢?


專業的領域中,我們每個人都在努力的發展,


我們可以站在講台上帥氣的講課,


我們可以把學生、會員、客戶處理得非常好,


我們甚至可以在各樣的鎂光燈焦點,成為眾星拱月的那個月亮,


但是當這一切的焦點離去時後,我們是否願意當別人沒注意自己時,依然全力以赴?


我自己認為,一個專業人士,不管在台前台後,講課還是倒垃圾


做事情的態度、積極度都是一樣的,


聖經說: 人忠心大事忠心不義大事不義


(路16:10)


當我們能把我們"認為"是小的事情做好,大的事情才能有完善的機會,


最棒的事情,當我們在這些事情上認真面對,


不知不覺,學到最多的就是自己,因為我們正在塑造的是自己




而除了認真的心態外,另外一個想法是我們對於自己專業以外事情是否保持開放的心?


我想表達的,專業人員可以有選擇,


我們可以選擇在專業上不斷不斷精進,


同時間,我們願意打開自己的眼睛嘗試在不同事務上接受刺激和磨練,


將自己培育成一個更加全面的人才,


更多時候,我認為這是一個"願意的心"不是能力高低。


一個物理治療師可否學習去和好好學習行政管理?


可以去好好學習健身?


可以去好好學習烹飪?


當然,在時間安排許可下,多去了解不同領域,


就算無法精熟,也能多一些的了解。




說到這裡,我也鼓勵自己

當我面對自己不熟悉的領域時候,


不要急著害怕,


而是深呼吸,相信沒有這麼難成的事情。


然後捲起袖子,開心地做吧


Image result for 捲袖子

2018年3月14日 星期三

如何更省力的使用身體? 需要了解Ecconcentric

肌肉收縮怎麼會這麼聰明!?

我們身體的創造真的非常有智慧,


這幾天在上Gray Institue 線上課程,當中提到一個概念叫做 Ecconcentric!


讓我聯想和足弓塌陷、屁股無法發力、久坐的人做一些聯想。




課程中提到,以往我們學校所認識的肌肉收縮包含三種


1. 向心收縮 (concentric) : 假設你準備要挖鼻孔,你的手肘彎曲的動作就是二頭肌向心收縮


2. 離心收縮 (eccentric) : 假設你挖完鼻孔,準備慢慢放下隨意丟棄, 因為動作很慢,二頭肌正在慢慢拉長有控制的將手肘伸直。


3. 等長收縮( isometric): 假設你為了展現肌肉給女朋友看,你用力地鼓起你的手臂小老鼠,但是沒有產生相對的關節動作,這就是等長收縮。


但是GI 的課程當中提到所謂的Ecconcentic 的概念。




這概念用我的方式講解就是,肌肉同時在做拉長、縮短的動作,可分為不同平面 or


不同的關節。其實這樣的設計在身體當中屢見不鮮。




舉例來說,當我們股二頭肌於硬舉的姿勢下,我們骨盆是往前傾斜,此時接近髖關節端的二


頭肌是被拉長的,同一時間,我們會保持膝蓋微微彎曲,而膝蓋端的股二頭也因此處在縮短


的位置,這也造就了此跨關節肌肉的Ecconcentric,一處的股二頭正在被拉長,而另一端則在


縮短。

Image result for dead lift


另一個例子則是不同平面的解釋,也會發現同一肌肉在一個平面上縮短,


另一個平面則是拉長的現象。以小腿的肌肉(calf)來說,當我們走路前腳著地時候,


此時足跟是朝內( supination),但因為跟骨的形狀以及地面反作用力的關係,將我們


的跟骨很快地帶到外翻的位置 (pronation),此時小腿的肌肉,在水平面和冠狀面,都是被


拉長的,此時,身體持續往前移動,著地的腳繼續支撐身體,而我們的腳踝也開始產生


背屈動作(小腿肌肉拉長),同一時間!!! 我們的跟骨已經在準備慢慢地往內翻(小腿肌肉縮短)、


脛骨往外旋轉。再度看到身體的智慧,同一條肌肉,在幾乎同一個時間點,產生一個平面


的肌肉伸展,另外兩個平面的肌肉縮短。這是屬於跨平面的 Ecconcentric


Image result for heel off supination


為什麼需要這樣設計?


GI 創辦人之一David 提到幾個觀點,


第一: 節省能量。 肌肉的長度變化往往需要消耗能量,而當身體可以在不同平面或是不同關節


產生拉長 & 收縮, 就能將能量耗損保持在最低的狀態。


第二: 這是一個互相加強的效果,當一個平面的肌肉被拉長,這樣的能力反而能提升另一平面


肌肉的縮短收縮能力。


這個例子可以用小腿的肌肉來想像,因為小腿肌群在走路前期已經在水平面、冠狀面拉長,


而此時,因為身體往前、背屈角度上升,在矢狀面上拉長的更多,這樣的的張力,也使的小


小腿肌肉開始產生更強大的力量於另外兩個平面產生向心的收縮,將足弓撐起,給予身體穩


定的推進能力。




若是以生理學角度切入,


當身體要產生"力量",第一步需要有神經訊號的傳遞,


再來,刺激肌小節中的actin & myosin 滑動,產生所謂的crossbridge,


因此能夠產生肌肉纖維的縮短,這是主動力量的來源。


但故事只說了一半,因為在產生力量的過程中,


不單單是肌肉纖維,還有包含在肌肉周遭的結締組織( epimysium, perimysium,endomysium以及肌腱等等)


這些組織(蛋白質),就像是橡皮筋一樣,當我們將它拉長時候,會有一段期間,你拉著它但是


並沒有任何長度的變化,但隨著你持續延展,這橡皮筋開始被拉長,一直不斷的拉,直到一


個階段,這橡皮筋可能斷裂。同一時間,我們的拉力正蓄在這組織當中,當結締組織釋放出


能量時候,能夠彌補主動肌肉因為被拉長而無法有效收縮時的不足。



Image result



回到硬舉動作,屁股正往後推,腿後肌肉被延展,但別忘了,不只是肌肉,


更是你的筋膜、結締組織正在續存能量,為了幫助我們腿後肌群整體收縮的力量展現!


這也是ecconcentric 的精神發揮!



因此會發現,身體的動作需要發揮3D 的功能相當重要,


往往不同平面的動作是為了幫助儲蓄能量,發揮另一平面的力量表現。


這或許也是為什麼現代人足弓越來越塌陷,


長期久坐下,小腿肌肉越來越緊繃,導致背屈角度的越來越少,


而這平面的不足,也直接影響了水平和冠狀的平面力量表現,


最後也影響足弓的產生。



Image result for foot arch


我該如何運用這樣的資訊?


我認為,訓練筋膜(結締組織(的健康非常重要,


除了肌肉的收縮能力外,若筋膜的剛性和彈性可以被有效的增加,


透過3D 動作整合、延展性以及穩定控制力的訓練、或是有專人進行運動按摩、


專業教練進行運動訓練、包含3D 伸展、3D 動態熱身,甚至是plyometric 增強式訓練,


我的觀點是能夠幫助身體動得更好,並且更有效率!! 因為我們不只訓練肌肉、也同時訓練到


結締組織壓!!!
增加結締組織的健康也能有效的幫助整體力量的表現。



相關連結
【尼西健康小學堂】: https://www.facebook.com/nissibodyrebalance/
【臉書facebook】: a6699885@yahoo.com.tw
【movement wisdom 部落格】:http://t.cn/RE2Z3MH
【一對一諮詢】: ttps://goo.gl/forms/9MTxeGg6hAlP42Yg1
【影片頻道】http://t.cn/RE2GiKM

2018年3月8日 星期四

【工作幾年我所學到的幾件事情】關於冒險

前天,一位台大的學弟和我約吃午餐,想詢問未來工作的可能性,

這是我的榮幸,能分享自己畢業到現在的工作心得,

而我發現自己確實在工作過程中學到許多,而我更發現自己有個感動想要分享這些過程。

也因此,有了這一篇的文章,分享的不是專業,而是我心路過程。

在工作的這些日子,若是有一個最深的體驗(對我而言),應該就是「冒險」了。

Image result for adventure

有的時候我在搭捷運的時候,會聽一些人的演講影片,

今天聽到一位牧師說: 你永遠不會準備好要當一個爸爸(媽媽),

往往是你開始當,你就準備好了!

不知道這是不是許多前輩們的經驗,

我認為不論是工作或是生活應該都是如此,

我們永遠沒有準備好的一天,

我是一位物理治療師,我需要看不同類型的病人,

我永遠不知道這個疼痛我是不是100% 能解決?!

但我要不要面對? 肯定要的! (不然我吃土?)

還記得我剛剛進入尼西工作時候,

當時候跟著張保保旁邊看個案評估,

當下我看完,我覺得好擔心,因為我覺得以我當時的技術,我根本無法處理類似的個案

保保只跟我說: "當你面對個案時,你使出渾身解數,也一定要想出辦法!"

的確,當冒險念頭出現在我們心裡面的時候肯定會有千百種恐懼產生,

但,唯一能夠勝過恐懼的,就是當你走過去並且把它踩在腳下。



聖經講過一句話:
「我的恩典是夠你用的,因為我的大能在軟弱中得以完全。」(歌林多後書 12:9)

當我們面對挑戰有多大,往往我們得到的幫助也會是多大,

顆顆,但根據我的經驗,往往幫助不會是白白的來,

而是當你往前跨一步的時候,幫助就從四面八方而來,

可能是找一個有智慧的人談談天,

可能是找一本書看,

可能是突如其來的靈感,(平時當然也要多想拉)

可能是剛好有人有這方面的才能可以幫助你,

太多可能,不過我們得去往前伸手才能拿的到。

在我工作的地方,非常鼓勵人去嘗試新的可能,

往往當你說得出來,我們就會努力去達成,

還記得,剛開始加入公司,保保,白白(兩位主管)問我: 你對於未來的夢想、規劃是什麼?

哇! 我抖了一下,我跟他們說: 我...想當一個國際講師。 

只看她們輕鬆的記錄下來,絲毫不覺得這是一個難達成的任務,

而在一年後,我真的在成為亞洲區Gray Institute 的國際講師,

我不是要炫耀我做得到好像很屌,而是,我驚訝的發現,原來冒險的心態確實幫助我自己離

開我習慣的思考模式、行為,用更遠更廣的角度看待自己生命的可能性。 


要有冒險的習慣,我認為有夢想也是相當重要的。

不久前,我正在面對生活當中的許多低潮,

我怎麼鼓舞自己都無法,甚至不太想起床面對生活的各種事物,

我做了一件事情徹底改變我的狀況,

我開始寫下我的夢想!

我想在工作看到怎樣的氣氛?

我想我的客戶來獲得身體當中的自由,

我想我的家庭充滿超自然的事情,

我就這樣不斷地寫,不斷地寫.....

不知不覺,我開始感覺自己"心裡"產生極大的力量,

我周遭的環境和壓力完全沒有改變,

但是我因為彷彿"看見" 我想去的未來,開啟了我往前的動能。


我不知道你這正面對怎樣的挑戰,

我也不確定我們未來會如何,

但我知道帶著盼望(hope),邊抖邊往前走,這會是一個滿刺激的旅程

敬正在看文章滿有熱情的你。











2018年3月1日 星期四

膝蓋疼痛系列1: 膝蓋內扣真的不好嗎?

這篇文章想要介紹我認為膝蓋不舒服一定要注意的系列文章之1

隨著運動風氣越來越盛行,開始發現自己膝蓋痛的人越來越多,

而往往許多人在什麼都還未了解的狀態下,看見大家報名某某半馬,

就順手參加了,但是衍伸出來的就是疼痛的產生,特別在膝蓋區域,

常常是擾人的區域...


膝蓋的疼痛來源非常多,但是今天我想把放大鏡往足踝的地方靠近,

希望透過這樣的討論分享,激發一些想像的機會。

膝蓋的動作需要健康! 而這健康的條件之一,必須你的腳踝也要動得健康。

咦?我的足踝哪有什麼不健康?  

我看過不同的個案,往往都覺得自己足踝很ok,畢竟自己也沒有開刀過..

但是腳踝扭傷經驗大家都有,假設沒有好好面對,勢必會有一些...限制

為什麼膝蓋的健康一定要牽扯到足踝呢?

足踝是一個非常powerful 的區域,因為它有26骨頭

並且需要三個平面不同的動作,

它還會一路帶動其他關節的動作,

這個部分國外的物理治療大師Gray 提出的 "chain reaction"

每個關節都會參與在特定動作中,身體就像是一群朋友一樣,

一個一個都邀請來參加party! 生活才會有趣壓


這篇文章著重在腳踝關節以及距下關節

腳踝的動作有兩個,

第一個為背曲,英文稱之為dorsiflexion,

就是一般人看到公園阿公在拉小腿的動作就是拉

Image result for calf muscle stretch
第二個則是蹠區,就像芭雷舞者的腳一樣動作



這裡有一個概念提出,

雖然此關節大部分是在前後的動作

但其實因為關節旋轉軸並非完全直線,

因此其實腳踝關節的背曲,仍然有些許的旋轉或內外翻的動作程度


















接下來不能不介紹的一個關節: 距下關節,

由兩塊骨頭組成,包含距骨 (talus) 以及 跟骨 (Cal)

這關節動作就精彩了,包含幾乎三個平面的動作

而且往往是倆倆搭配的,

矢狀面上: 背區 & 蹠區

冠狀面: 跟骨外翻 & 內翻

水平面: 跟骨外轉(外展) & 內轉(內收)

這樣的動作實在混亂了,

於是有人將這個成為一個組合包裝

距下關節的前旋(prontation) = 跟骨外翻 + 外展

距下關節的後旋 (supination) = 跟骨內翻 + 內收
















而這裡非常難理解的幾個原因,

我們科學上描述關節動作,在四肢都是以末端相對於近端的動作,

除此之外,跟骨和距骨的動作是相對的,

當跟骨外展,意思就是距骨會往內移動移動,

這在臨床上,我常常使用Gray Institute 徒手增加跟骨外展動作,

回過頭來,會發現不小心也能同時增加外翻的能力!


到目前為止,觀念是滿多元且複雜的,

但是請再接受一個想法。

膝蓋和你的腳踝動作密不可分,

有一個連動的關係大家可以嘗試記得

當距下關節做出後旋--> 會引發 小腿骨外旋

當距下關節做出前旋--> 會引發 小腿骨內旋

















這個動作連動的觀念很重要,因為當你接受這概念,

你就會開始明白腳踝的動作缺一不可,

一旦缺少某個方向的動作膝蓋的路徑就會開始產生影響

而膝蓋上的組織或是髕骨就像是一台火車,

若火車軌道產生變化,這火車必翻無疑阿

Image result for 火車出軌

常常,在我接觸的個案中,

大家都會看網路文章,告訴我說: 老師,我的腳是不是扁平足!  我每天都有努力撐起我的足弓!

也因為許多人覺得自己足弓塌陷,因此任何可能造成足弓塌陷的動作都不敢做,

包含赫赫有名的 ----- 膝蓋內夾( 扣)

Image result for knee valgus


但真的是這樣嗎? 我的看法是,其實膝蓋內夾是可以的,甚至有時候我會說,是必須的!

但重點是,你是否能產生內夾,還能控制內夾?

怎麼說呢?

還記得我說過,膝蓋的健康其中一個要件就是足踝的動作流暢,

足踝的動作會帶動膝蓋產生連動反應

膝蓋的動作又像是火車軌道一樣,路徑(軌道)對於火車(髕骨),很重要!

這樣的邏輯如果可以接受,

足踝做出前旋動作時候,帶動小腿骨往內旋轉,膝蓋也開始往內靠近( 定義上來說應該是往外展)。

而這動作也屬於足踝和膝蓋連動反應當中的一個"正常動作"!!

那...為什麼許多人說這樣不好呢?

是因為許多人過度內夾,或是說,他們無法控制這段動作,

這單中牽扯到更多的是髖關節、以及肌肉力量的控制等等議題

(對於髖關節的部分,可以參考一篇;

臀大肌的另類收縮模式? 打翻以前的認知


那針對腳踝的部分,有沒有運動可以保健呢?

當然有,以下的腳踝活動我分為兩大部分,

第一: 活動度; 第二則是穩定控制,

(你需要能控制這段活動,才代表你真的擁有它)

我又再度細分成為跟骨往內時的活動、跟骨往外時的運動

因此共有五種不同動作

1. 跟骨往內時的腳踝活動訓練

2. 跟骨往外時的腳踝活動訓練

3. 跟骨往外時的中足活動訓練

4. 跟骨往內時的足踝穩定控制訓練

5. 跟骨往外時的足踝穩定控制訓練

1. 跟骨往內時的腳踝活動訓練


                                                   2. 跟骨往外時的腳踝活動訓練

                                                3. 跟骨往外時的中足活動訓練


                                                 4. 跟骨往內時的足踝穩定控制訓練



                                                   5. 跟骨往外時的足踝穩定控制訓練



相關連結
【尼西健康小學堂】: https://www.facebook.com/nissibodyrebalance/
【臉書facebook】: a6699885@yahoo.com.tw
【movement wisdom 部落格】:http://t.cn/RE2Z3MH
【一對一諮詢】: ttps://goo.gl/forms/9MTxeGg6hAlP42Yg1


【影片頻道】http://t.cn/RE2GiKM

臀大肌的另類收縮模式? 打翻以前的認知

這篇文章主要參考澳洲物理治療師Greg Dea 影片,並且經過他本人同意。

影片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LahJVX7cWY


以下就是影片中作者的重點節錄。

作者想要講解: 為什麼我們跑步的時候擺動雙手是如此重要,特別對衝刺的選手

以下是作者的邏輯。

首先,當我們的右側手臂往後帶動,此時張力會傳遞到對側髖關節,

張力會將傳遞到髖關節上的韌帶:髂股韌帶 拉得很緊


Image result for iliofemoral ligament 中文
























為何要這樣呢,因為這韌帶張力會使的髖關節往後伸直的時候一起產生內轉動作

這個內轉的動作非常重要,

作者提到,因為當我們的髖關節往後伸直的時候,臀部的肌肉是縮短,

肌肉在收縮的時候都會有一定適合的長度,若是肌肉太短,其實沒有辦法產生大的力量。

因此當髖關節產生內轉,其實是讓臀大肌的長度處在一個適合的收縮長度

我真心認為這樣的設計實在太聰明了。

作者於是在影片中提到了幾個動作來優化跑步的機制。















影片中可以看到,他請選手(?)進行髖關節往後伸直加上內轉的動作訓練

背後的原因就如上方的機制一般,讓身體可以有效的使用髖伸直肌群!


第二階段,作者提到可以如何增加髖伸直動作?

就是透過核心的穩定下,將髖關節往前推送,

因為此時核心已經穩定,腰椎不會產生太多動作,而是以髖伸直為主
















這影片給了我許多啟發,

最近在上Gray Institute 課程時候,提到一個漢Greg Dea 類似觀點,

肌肉往往不是乖乖地往一個方向縮短,

而更有效率的方式是: 一個平面肌肉長度縮短,同時另一個平面肌肉拉長。

這樣的機制讓肌肉不單單是在收縮而已,

而是透過拉長(儲蓄能量),並且也在過程中,其他平面縮短(釋放能量),

當我在看待動作時候,我非常重視髖關節是否能產生伸直、內轉的動作,

因為我們走路時候需要、跑步時候需要,也是一個重要的省力機制,

相反的,若是沒有這樣能力,反而使得臀部發力能力降低(功能性無力),

進階影響小腿、足部的壓力,常常發現人們足底筋膜、小腿緊繃都是在這機制上的不足

因此在訓練髖關節或是臀部的力量時候,我會建議將髖關節伸直 & 內轉 主動活動度訓練好

對於跑者或是健身的人,甚至是一般人走路機制,相信都會有所幫助




詳細的影片可以參考: https://www.grayinstitute.com/blog/post/912/vlog-functional-muscle-function-econcentric

影片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LahJVX7cWY




相關連結
【尼西健康小學堂】: https://www.facebook.com/nissibodyrebalance/
【臉書facebook】: a6699885@yahoo.com.tw
【movement wisdom 部落格】:http://t.cn/RE2Z3MH
【一對一諮詢】: ttps://goo.gl/forms/9MTxeGg6hAlP42Yg1


【影片頻道】http://t.cn/RE2GiKM
















2018年2月23日 星期五

抱歉...不是久坐的問題害了你


這篇文章搭配影片希望讓久坐的人有所收穫,

這幾天剛好看到一篇文章

主題是: 抱歉,坐並不會對你不好

作者Mike (美國一位物理治療師)提出一個觀點我認為很棒


"It’s not sitting that is bad for you, it’s NEVER moving that is bad for you."

(Mike Reinold)


作者提到並非坐本身不好,而是因為你不動才是害了你,

作者認為我們的身體是一個非常好的適應機器,

當我們一整天坐著,身體就會適應這樣的狀態,

漸漸開始,你的腿後開始緊繃髖關節前側緊繃、

小腿開始緊繃....

這一切並非你久坐的原因,是因為你不去活動身體。

我認為這觀點的重點正在於movement的價值,

只要身體有產生動作,身體裡面的液體開始流動

而透過動作也能活化本體感覺受器,進一步讓身體控制力更加流暢

一位美國知名物理治療師Garry Gray 曾說:

" movement turns on proprioception, and proprioception turns on muscle" (Gary Gray)

肌肉本身並非自然的喜歡主動參與活化,

往往是在為了完成一個"任務"   下,開始產生活化! (你的肌肉需要任務下來啟動)

而這個任務就是所謂的動作,這也是為什麼動作對於人類如此重要



而久坐的人,不論是在核心、肌肉,都被椅子給取代,

如果沒有進行一些活動,這些肌肉漸漸開始失去能力,

記住!!你的身體非常容易"適應",你給她刺激就會成長( 重量訓練原因),

而同時,你不給她刺激,也非常容易退化.....


而這篇文章中作者提到三個方向給久坐的人

第一: 多活動
第二: 採取相反方向動作
第三: 運動去吧


多活動
針對第一個建議,那怕你是久坐一天,沒關係!!!

作者建議你就是去倒杯水,2分鐘也好,

你給自己設定一個機會吧,每一個小時起來上個廁所也是個活動

採取相反動作

文章中作者建議可以嘗試做一些和你最長時間坐時候的相反動作,


  • Thoracic extension
  • True hip flexor stretch
  • Chin nods
  • Shoulder W’s
  • Glute bridges
包含胸椎伸直、髖關節前側伸展、頸椎內收、 肩膀W伸直、臀部橋式









運動去吧

你會需要更多強化身體的強度,

還記得剛剛說,你身體是一個很強大的適應機器,

身體是需要刺激的!

你會需要加強旋轉套肌的訓練、臀部硬舉訓練、如何在核心正確姿勢下舉起重量。



久坐的人,並非是久坐的問題,是沒有活動的問題,

透過以上三個步驟,希望能有所收穫!



相關連結
【尼西健康小學堂】: https://www.facebook.com/nissibodyrebalance/
【臉書facebook】: a6699885@yahoo.com.tw
【movement wisdom 部落格】:http://t.cn/RE2Z3MH
【一對一諮詢】: ttps://goo.gl/forms/9MTxeGg6hAlP42Yg1
【影片頻道】http://t.cn/RE2GiKM